课题组日志
    读书分享会20230313——乡土文学
    作者:汤书宁  发布时间:2023-03-13 

    2023年3月13日下午15:30,课题组成员在学院566会议室开展了本学期第一次读书分享会,分享的主题是乡土文学。会议由丁路洒主持,丁路洒、孙思薇、汤书宁、江君程等人进行了分享。


    F7D8D


    丁路洒首先介绍了乡土文学的起源和特点,随后分享了余华的《活着》。她结合作品内容从自身角度分享了自己的感受:福贵这般悲剧的人物却还在努力的活着,这说明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命运对待所有人都不偏不倚,在面对未知的苦难时我们可以坦然接受。

    孙思薇分享的是陈忠实的《白鹿原》。这本小说以陕西关中地区的白鹿原上的白鹿村为缩影,通过讲述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表现了从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化。她认为《白鹿原》保持了历史的混沌性和丰富性,使这部偏重于感性和个人主义的历史小说既成为一部家族史、风俗史以及个人命运的沉浮史,也成了一部浓缩性的民族命运史和心灵史。

    汤书宁分享的是杨本芬的小说《秋园》。这本书以平实的语言描写了一位普通中国女性的一生,写了普通人家庭如何像水中的浮木般挣扎求生,写了中南腹地那些乡间人物的生生死死。她认为普通人的命运在时代背景下是无足轻重的,但是普通人在面对命运挣扎时的坚韧是生命的伟大所在。经历过暴风雨的人们不知道自己是如何走过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已经不再是原来的人,这是苦难赋予人们特殊的意义。鲍勃迪伦曾说:“一个人要走过多少路,才能被称为真正的人,答案在风中飘荡。”关于苦难和生存的意义也在今天这骀荡的春风里飘荡着。

    江君程分享的是《平凡的世界》,该书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为背景,以孙少安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描述二人成长经历以及纷繁交织着的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社会变革的巨大冲突。在他眼里,《平凡的世界》整个故事是最贴近当时那个时代的普通人生活的作品,通过阅读这部作品能够加深对那个时代的理解。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往往比结果更精彩,而感受往往比结果更为重要,当读者真的去读这本书的时候,感觉到的就不再是剧情的俗套,而是如身临其境般的惋惜。


    DFE60


    本次读书分享会,大家围绕感兴趣的作品,分享了自己的感悟,进行了思维的碰撞,彼此获益匪浅。



    版权所有:吴兵教授课题组

    地址:上海市曹安公路4800号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邮编:201804 访问总数:3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