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动态
    20231024学术交流会议——基于活动需求分析的枢纽站点微循环公交线路组织研究,高速公路合流区车队协同控制策略及仿真研究,人机混驾环境下驾驶行为对排放影响及改善方法研究,学生陪伴出行特征分析与方式选择研究
    作者:陈梓禾  发布时间:2023-10-24 

    2023年10月24日上午9点30分,课题组成员在嘉定校区交通运输工程学院211会议室开展了本次学术交流会议,共3位老师和24位同学参加。本次会议由高华健同学主持,进行学术汇报的4位同学是高华健、刘丹阳、汤书宁和向争良。

    首先是高华健同学汇报,主题是《基于活动需求分析的枢纽站点微循环公交线路组织研究》,将微循环概念引入交通系统的背景下对枢纽站点微循环公交线路的内涵进行解析,再运用手机信令数据和POI数据对枢纽站点活动聚集区的需求特征进行识别,接着布设微循环公交线路的多目标优化模型,采用元启发式算法求解,最后以上海市嘉定区为例进行微循环公交线网布设的实例分析,得到相应的结论和展望。研究的创新点主要在于从多活动聚集区角度分析客流特征,讨论多活动聚集区域特征下的站点微循环公交线路模式,以及基于手机信令数据展开枢纽站点微循环公交线路规划。汇报过程中,老师们主要针对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的过渡、标题的修改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刘丹阳同学汇报的主题是《高速公路合流区车队协同控制策略及仿真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提出一种CAV队列策略,针对位于队列不同位置的CAV,控制其采用不同的跟驰行为,提升高速公路交通流运行效率;提出一种联网自动驾驶汽车(CAV)汇入主线的控制算法,控制从入口匝道驶入高速公路的CAV的汇入行为,结合CAV队列控制算法,提高换道效率和整体安全性;以及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可变限速控制算法,为发生换道行为位置上游的CAV队列实行速度控制,降低冲突风险。创新点主要包括针对CAV提出一种考虑了跟驰与换道两种行为的车队控制算法,以及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车辆可变限速控制算法,降低道路上车辆间的冲突风险。老师们主要针对研究问题的阐述、创新点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接下来是汤书宁同学的汇报——《人机混驾环境下驾驶行为对排放影响及改善方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驾驶行为语义分割及模式聚类、基于跟驰行为模式的排放分析和基于安全和排放的纵向距离控制。首先提取跟驰片段,选取特征变量,建立基于隐马尔可夫类方法的行为语义分割模型,获取原始基元。基于聚类方法对相似语义片段进行聚类,辨识不同跟驰行为模式。然后基于聚类得到的不同的跟驰行为模式,考虑不同跟驰行为模式下,利用仿真研究驾驶行为和AV渗透率对排放的影响关系。最后基于排放分析的结果,考虑跟驰场景的安全性和能耗排放量,设计优化函数,实时优化车辆跟驰纵向距离控制策略。研究的创新点主要包括人机混驾环境下的不同跟驰行为模式的辨识、基于仿真探讨交通流排放影响因素以及综合考虑安全和排放的纵向距离控制。老师们主要针对题目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最后是向争良同学进行《学生陪伴出行特征分析与方式选择研究》的汇报,研究首先基于社会情境原理,界定问卷调查的时空范围,获取学生陪伴出行的行为习惯数据;然后基于变异性原理与社会分组原理,完成学生陪伴出行特征分析,划分典型学生陪伴出行模式;并基于不同型学生陪伴出行模式进行分组研究,识别学生陪伴出行方式选择的关键影响因素;接着基于离散选择分析方法与机器学习方法,分组建立学生陪伴出行方式选择预测模型,搭建预测框架;最后,获取案例验证数据,完成模型训练与效果评估。创新点主要在于基于学生陪伴出行行为问卷调查数据,识别典型的学生陪伴出行模式并完成分类,以及考虑按不同陪伴出行模式细分预测目标、预测方法与模型参数,以此搭建学生陪伴出行方式选择预测框架。老师们主要针对该研究的创新点及问卷调查数据获取和分类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同学们也基于各自的真实经历为向争良同学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参考。



    本次学术交流会议中,老师和同学们积极讨论,参会的全体同学均有所收获


    版权所有:吴兵教授课题组

    地址:上海市曹安公路4800号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邮编:201804 访问总数:3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