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动态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刊采访李林波老师——关于虹桥枢纽停车库拥堵问题
    作者:韩宛兵  发布时间:2023-03-20 

    日前,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刊发《记者再访虹桥站停车库:恢复车位900个,拥堵还超90分钟,无解了吗?》一文,关注了为缓解虹桥枢纽停车库大车流的压力,一系列措施随之出台,虽然进库拥堵有所缓解,但等候时间仍不短的问题。李林波老师受邀进行采访,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可改善的空间两个方面发表相关观点。

    对于该问题产生的原因,李林波老师发表了以下观点:

    “对于大型枢纽来说,集中设置停车场必然面临容量限制,拥堵不可避免。”李林波老师根据虹桥站公布的客流量做了粗略测算:2019年虹桥站日均到发客流37.6万(高峰53.4万)人,而P9和P10共3024个泊位,依据相关数据模型测算,“正常情况下,车辆的延误是可以接受的,但高峰期的供需就严重不平衡了。”

    另一方面,始建于十几年前的虹桥站停车库,也存在一些“硬伤”。“进、出口的设计上有先天上的不足”,虹桥管委会(应急响应中心)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停车库入口、出口衔接着多条高架道路,上下匝道时的车道变化直接导致行车速度减缓。

    尽管虹桥站停车库存在一些硬件上的“局限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拥堵”已没有改善的空间。

    李林波老师提出,在“硬件”条件无法优化的情况下,就要在“软件”上下更大功夫,进一步提升精细化管理的水平。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程度加深,区域高铁的运行开始呈现公交化趋势,停车需求主要是接送旅客的临时短暂停车以及短期出差的长时停车。建议管理方可以根据不同需求群体的停车类型,对整个区域的停车位进行功能划分。比如,预计停放30分钟以内的车可以设置在离站较近的车库,停放1天以上的则单独划分区域,设在其他位置。

    另一方面,对于网约车带来的现实问题,李林波老师认为,除了采取措施限制车辆频繁进出车库外,还可以采取“远端停车场”的方式予以疏导。“对于一些拎着行李的乘客来讲,前往周边商业设施叫车还是不方便,可以考虑在附近新增一个远端停车场作为部分车辆的中转站,站内设置高铁到站时间的提示牌。这样的话,接客的车辆就可以在那里暂时等候,等到乘客到站后再进车库接客,进一步提升车库的周转率。”

    目前,上海正在完善区域一体的轨道交通网,虹桥站停车库及周边道路面临的交通困境,或许也为未来区域内交通枢纽的建设提供了启示。李林波老师表示,交通枢纽的建设,交通一体化是关键。在多模式复合交通环境下,需要基于一体化理念,利用好大数据,做到规划、设计与管理的精细化,才能极大提升交通运行的效能。


    新闻报道链接:记者再访虹桥站停车库:恢复车位900个,拥堵还超90分钟,无解了吗?_上观新闻 (jfdaily.com)





    版权所有:吴兵教授课题组

    地址:上海市曹安公路4800号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邮编:201804 访问总数:31028